現代化紡織工廠內,智能紡錘上下飛舞,滾下一錠錠的密集紗線;工業機器人“搖頭擺臂”“穿針引線”,將棉紗紡織為成衣;倉儲車間的小機器車來回穿梭,自動化控制讓成品裝載分毫不差……這樣的場景,在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輕紡產業孵化園內司空見慣。
錨定紡織鞋服主導產業,矢志打造500億紡織鞋服產業集群!在前鋒區,一條貫穿“一方氣、一根絲、一匹布、一件衣”的綠色、高效的產業集群已然成型。“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全國紡織服裝十大園區”等名片熠熠生輝,為前鋒區輕紡產業的發展壯大“織”就了無限可能。
全鏈聚勢從“做嫁衣”到“創品牌”
8月10日,四川三豐數智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豐數智”)生產正酣。二樓成品檢驗車間內,工人們全神貫注地對面料進行質檢,檢驗合格的產品隨即進入自動包裝線,一捆捆打包整齊的成品布料通過智能傳送帶輸送,平穩抵達一樓倉庫。
“這批貨即將發往浙江。”公司總經理熊小勇指著一輛正在裝載的貨車介紹,“自6月中旬試生產以來,公司訂單已超500萬米,產品主銷福建、江蘇、浙江等地,日發貨量穩定在10萬米以上。”
三豐數智是前鋒區重點打造的輕紡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項目,集紡織、印染、后整、銷售于一體,打造生產一體化、數據信息化、物流自動化、品控可視化的智能工廠。公司順利投產,不僅是前鋒輕紡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落子,更是產業能級躍升的生動寫照。
2013年建區之初,產業基礎薄弱是前鋒發展面臨的現實難題。緊緊圍繞“再造一個前鋒工業”的目標,前鋒區委區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傾力培育紡織鞋服成為優勢主導產業。
為實現產業集群發展,前鋒區精準施策。
——實施“鏈主引育”行動。以“建圈強鏈”為核心策略,著力構建“招商圈、平臺圈、貿易圈、要素圈”四圈共建,“供應鏈、產業鏈、物流鏈、生態鏈”四鏈共育,“原料端、面料端、印染端、成品端”四端共聯的發展格局。
——強化龍頭帶動。依托三豐數智、沐途者服裝、俊喬針織等鏈主企業的強大輻射力,深化與鄰近化工園區吉興化纖、誠信化工等企業的“隔墻配套”協作,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區域產業黏性。
——精準招商引資。聚焦強鏈延鏈補鏈,成功引進億元以上輕紡產業項目30余個,不斷夯實產業根基,豐富產業生態。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年6月,“紡匯川渝織夢前鋒”輕紡產業“建圈強鏈”推介會成功舉辦,全國輕紡行業的協會代表、知名企業家等150余位嘉賓齊聚前鋒。推介會現場簽約浙鵬服飾、紡大師等11個優質項目,涵蓋紡織智造、印染處理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平臺建設捷報頻傳。今年7月,前鋒區成功獲評省級輕紡印染特色產業集群,這一重量級平臺的認定,為區域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構筑了更堅實的舞臺,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集聚效應和區域競爭力。
產業集群的壯大,最終體現在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上。前鋒區積極引導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同時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成長。目前,全區已有30余戶優秀企業成功進入安踏、波司登、斐樂、卡帕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供應鏈體系,“前鋒制造”的品質與效率贏得市場高度認可。
更令人欣喜的是,衣迅、渲以、鎣嶼鋒等12個前鋒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覆蓋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前鋒紡織,正從“為他人做嫁衣”向“為自己創品牌”的更高階段邁進。
成長壯大從“一匹布”到“一件衣”
8月11日,在前鋒工業園區,廣安沐琳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沐琳制衣”)二期項目建設熱火朝天。自今年1月正式動工以來,項目進展迅速。“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計劃2026年3月底完工。”建設單位現場代表敬偉峰介紹。沐琳制衣二期項目投資近億元,預計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將突破兩億元。
沐琳制衣二期的建設,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張,更是業務版圖和生產能力的重大躍升。規模上,二期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比一期擴大了一倍多。功能上,一期專注于成衣加工,二期則將業務鏈向上游延伸,重點發展印染和面料生產。這意味著沐琳制衣正依托前鋒成熟產業鏈,實現從單一環節向更完整價值鏈的跨越,為前鋒“一匹布”到“一件衣”的全鏈條增添了穩固一環。
企業為何在前鋒持續加碼投入?廣安沐琳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文柳的答案頗具代表性:“一期項目自2023年10月投產以來,發展遠超預期。員工從最初的100多人迅速增長到現在的300多人,年產值更是從起步時的四五千萬元躍升至近億元,實現了質的飛躍。這離不開前鋒區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他介紹,前鋒區將輕紡產業作為優勢主導產業精心培育,產業鏈條完善、產業生態優良、發展效益顯著,這給了企業扎根發展、持續投資的強大信心。因此,在一期項目投用之時,二期項目便同步立項啟動。
沐琳制衣的快速成長,是前鋒區輕紡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座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產業新城,錨定“工業強區”戰略,堅持“工業立區、輕紡興區”路徑,傾力打造500億紡織鞋服產業集群,已崛起為川渝地區重要的紡織鞋服面料智造基地。其國家戰略集聚高地的區位優勢(坐擁綜合交通樞紐,是四川東出、重慶北上的重要節點)和輕紡產業新興洼地的扎實根基(成熟園區載體為企業保駕護航),共同構成了吸引、留住、成就企業的強大“產業磁場”。
企業的發展信心,還源于前鋒區日益完善的人才支撐體系。作為西部重要的輕紡制造與供應基地,前鋒區在外務工的成熟輕紡產業工人約8萬人,近年來每年回流人數穩定在1000人左右,為企業提供了穩定且成熟的勞動力資源。優質的產業環境、精準的政策服務、優厚的人才保障,共同構筑了企業在前鋒投資興業、做大做強的底氣。
環境優化從“坐著等”到“上門來”
企業有活力,經濟有動力。近年來,前鋒區將優化營商環境、精準服務企業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
“足不出戶就收到了31.14萬元惠企資金,真是雪中送炭!”提及前鋒區“人社專員”的服務,廣安市鴻美嘉服飾有限公司生產主管胡光蓉由衷贊嘆。這得益于前鋒區創新開展的“人社專員惠企行”活動,專員變“坐等咨詢”為“主動上門”,帶著政策“禮包”和解決方案精準對接。
胡光蓉稱贊:“以前是我們四處找政策,現在是專員帶著政策‘禮包’上門!”該公司曾面臨老員工超齡的工傷風險與訂單激增的資金壓力雙重困境。人社專員現場辦公,當即辦理超齡員工工傷保險,并同步協調銀行驗證資質、受理創業擔保貸款申請。“一天之內,風險化解了,資金也有了著落,這樣的服務暖心又高效!”
這支由就業、社保、勞動監察骨干組成的“人社鐵軍”,堅持“每周一訪”,構建“需求收集—分類交辦—限時辦結—企業評價”閉環機制。截至目前,“人社專員惠企行”足跡遍布470余家次市場主體,舉辦招聘會44場,解決用工1400余人,兌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擴崗補助等惠企資金超120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990萬元。
在前鋒,化身企業專屬“店小二”的不只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部門主動靠前,形成合力,提供從辦證到落地投產的全流程保障。“我們為企業落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唐繼圣介紹,“在供水、供氣、供電、用地、廠房方面做足配套:完善供排水管網,開通第二氣源,利用火電廠供應更優價廉蒸汽;保證充足供地,超前建設標準廠房,為落戶企業提供豐富選擇。”
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全程代辦、并聯審批成為常態,一網通辦、周末不打烊高效運行。政務服務事項100%入駐“綜合窗口”,企業開辦4小時辦結,網上可辦率達99.75%,工程項目并聯審批率達90%,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不僅如此,該區搭建常態化銀政企對接平臺,深化“千企萬戶大走訪”,已助力中亨鞋業、龍貓服飾等16戶企業融資約9000萬元。創新“線上+線下”雙線招工模式,今年以來舉辦23場線下招聘會,達成意向近3000人,成功入職超千人,有效破解“用工難”。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服務,力爭年底建成園區生物質供熱項目。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平臺每月定期招攬技術人才和員工,實現企業用工無憂。我們相信,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和保障,落戶前鋒的企業必將實現更好發展。”唐繼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