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國潮成為了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新時尚。不僅是生活美學,還有很多人干脆把國潮穿在了身上,馬面裙的靈動、漢服的飄逸、唐裝的雅致,帶著千年風華搖曳在都市街巷。與此同時,一些極其小眾、幾乎失傳的傳統面料,比如“錦繡之冠”宋錦也火了起來,古老技藝在經緯交織中重獲新生,從博物館里的藏品變成了普通人的日常穿搭,融入了當代生活。 宋錦形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和蜀錦、云錦合稱為“三大名錦”。它紋樣精密細致,質地堅柔;圖案對稱而嚴謹,又富有變化,色彩艷而不火,有著明麗古雅的韻味。日前,記者來到海寧中紡·瓅錦“紡織非遺創意館”,一下子就被琳瑯滿目的各類織錦作品所征服了。 能夠體現中國美的宋錦曾經差點消失。上個世紀末,因為工藝繁復、后繼無人,有的織錦的技藝幾乎失傳。經過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的多方努力,這些傳統的古絲綢技藝才得以延續傳承傳播。海寧中國家紡城設計總監賀榮等新一代設計師們也在為中國傳統織錦技藝的傳承和傳播,繼續不斷地努力著。 近年來,海寧中國家紡城旗下品牌之一海寧中紡·瓅錦LIJIN,一方面不斷通過海寧中國家紡城杭海面輔料市場平臺,積極推動與傳統非遺傳承人的互動,傳播中國非遺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在傳統非遺織造技藝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賦能織錦面料技術改造升級,設計上不斷創新創意,聯合非遺傳承人成立多個技術研發中心,以傳統技藝結合前沿設計,發掘傳統提花織錦的時尚價值和潛能。 通過賀榮和小伙伴們的努力,各類織錦技藝在紡織創意非遺館得以傳播傳承,特別是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宋錦織造技藝”的宋錦等幾大名錦。 從此,海寧織錦風生水起。 近年,海寧中紡·瓅錦LIJIN參與多個國家的設計項目,比如日本東京奧運會國禮織錦伴手禮的設計制作、2022年杭州亞運會頒獎禮服的紋樣組織設計與面料生產工作、上海進博會的伴手禮設計與制作等。國際上的華麗亮相,為海寧中紡·瓅錦LIJIN提供了加速度發展的機會。 榮光的背后,是不斷的創新與付出 賀榮說:“傳統紡織非遺織錦技藝品類繁多,每一種織錦都有它獨特的紋樣特征和織造技藝特點,比如蜀錦經起花、宋經的熟生雙經搭配及云錦的通經斷緯等。現代創新的織錦產品,在傳播傳統織錦紋樣符號和特征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的科技,無論是在原料的應用上還是在織造技藝上都進行了大膽突破。比如除了桑蠶絲、棉、麻等天然原料外,還應用新技術合成的人工合成纖維及改性纖維,充分利用經緯線的不同組合;對織物進行復合組織結構重組設計,使織物擁有獨特的外觀肌理效果;通過優化織造工藝,使現代創新織錦產品適合現代高速設備的生產,實現生產的產業化。” 他們的團隊在傳統織錦織物組織結構研究的基礎上,建立集織錦織物紋樣和意匠CAD設計、現代數碼大提花劍桿織機CAM織造等為一體的智能化生產系統,具有技術創新性。2021年引進“四萬針級”超大型提花織造設備,同時具有織錦工藝自動軟件-多色經創意織錦軟件,以及先進數碼提花織物CAD設計/CAM織造技術,能實現生產多種高難度寬幅大提花高密度織錦產品。現代創意織錦軟件集ERP、CAD、CAM等先進技術于一體,對企業的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環節實行現代化管理的一種先進技術。 近年,海寧中紡·瓅錦LIJIN聯合浙江理工大學成立時尚面料創新中心,在非遺提花織錦時尚面料方面一直運用中國傳統經典紋樣,與創新時尚紋樣結合,把傳統的非遺織錦織造技藝融合到現代時尚國風面料的研發中。高度重視產學研的融合落地,攻克傳統織錦在現代高速提花織機產業化的關鍵難題,依靠現代先進設備科技賦能新產品研發傳承中,讓經典產品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2023年和浙江理工大學又聯合成立了“紡織非遺創意館”,在國風國潮產品的研發上又掀起了一個熱潮,讓大家體會到中國傳統紋樣、傳統服飾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定期舉辦紡織精品展,加大和深入傳統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等大師的合作交流,讓大師的作品及聯合創新創意作品留在專業的展銷平臺,不斷擴大影響力。 今年3月27日,來自浙江海寧許村的絲綢提花女裝品牌中紡·瓅錦LIJIN大秀,在2025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季)璀璨綻放。由設計師賀榮傾力呈獻50多件提花織錦服裝作品,延續品牌致敬織錦非遺的“匠心傳承”,把傳統的織錦織造技藝融合到現代時尚面料的研發中,用科技賦予現代織錦提花面料更多的科技感和立體肌理,打造兼具過去與未來質感的全新藝術新品。 今年3月,海寧中紡·瓅錦LIJIN首度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眼下,賀榮正忙著籌備九月北京的中國國際時裝周。 他說:“我們把很多當代藝術IP應用到織錦面料上面,然后達到品牌的文化屬性。海寧中紡·瓅錦LIJIN的非遺提花時尚產品的創新發展過程,就是努力傳播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和幫助大家解密中華文明千年文化密碼的過程。” 海寧中紡·瓅錦LIJIN的非遺提花時尚產品的創新告訴人們:非遺的記憶不單是傳承,而是在堅守文化根脈的基礎上,用創新的視角做更多融合時尚基因的設計。織錦,這種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技藝,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國際時尚舞臺,走向千家萬戶。